“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行业现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4月18日,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 “2025地平线年度产品”发布会上的一席话,揭开了中国汽车行业价值转向的序幕。
这场始于2025年春天的变革,既是技术狂飙后的理性回归,也是行业对安全本质的重新审视。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成为行业转折点——曾经被算力竞赛、级别噱头笼罩的智能驾驶赛道,终于在舆论风暴中回归安全本质。
“有了安全,才能有美好生活。”余凯在发布会上,讲述地平线公司十年征程中不断迭代的使命和愿景时多次强调,“十年实践发展,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都有了迭代,但让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始终没有改变。”
不只地平线,整个4月,在众多车企的产品发布会上,“安全” 都成为最高频的词汇之一。
比如,4月12日,昊铂HL上市发布会上,“安全智造”成为核心主题;15日的沃尔沃新车发布会,直接以“安全是一种信仰”为主题;同一天的极氪发布会,不管是讲到车身还是讲到智驾,都是在围绕安全展开;4月1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更是事无巨细地介绍了问界M8包括车身机构、全向防碰撞、途灵平台主动防滑控制等在内的的七重安全设计。与此同时,还在17日的智界S7发布会上,直接打出“安全的快,稳得住的快”的口号。
可就在2024年,智能驾驶领域的玩家们还在围绕“堆砌算力”和 “唯级别论” 而狂欢。原本应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在被“全场景 NOA”“端到端技术”“零接管”“高阶智驾”等行业黑马包装之后,却给消费者带来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而这种对智能驾驶定义的盲目狂欢背后,一方面是智能驾驶已经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抓手,面对新能源市场的激烈内卷,谁都不想在这场 “未来科技” 的比拼中掉队。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给了车企更多“投其所好”的动力。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高达76%的用户认为“高速NOA”很必要,高达64%的用户认为“城市NOA”很必要,高达77%的用户认为“自动泊车”很必要。
只是当驾驶人因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频次逐渐提高时,行业不得不直面深层矛盾:一方面,市售车辆普遍停留在 L2 级辅助驾驶水平,却通过模糊功能边界的宣传,让用户产生 “系统可完全接管” 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技术层面存在显著短板,使得使用场景的边界定义及其不清晰。
这一背景下,智能驾驶必须从 “参数营销” 转向 “安全筑基”。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智能驾驶如同智能汽车的‘基带’,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给用户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等标准化的‘功能价值’。智能驾驶提供功能价值,智能座舱提供情绪价值,有了功能价值做基础,情绪价值才有机会进一步释放。”余凯表示。
作为目前我国头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2024年地平线以33.97%的市占率位列第一。为了共同推动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和安全,地平线在4月18日共同发布了征程6P和6H芯片。余凯强调,L3/L4/L5的前提基础是足够好的L2城区辅助驾驶。
“L3是受限但清晰ODD边界的L4,加上全场景L2辅助驾驶,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用户价值的兑现上,整个行业才刚刚开始。地平线要做狂飙中的冷静者,悲观中的笃定者。”
热门推荐
全部评论 0